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日期:2023-03-07  发布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  浏览量:18

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高等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关于深化新时代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兵党教领发〔2020〕4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学院“三全育人”体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格局,发挥课堂育人成效,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领导小组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负责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各系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具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科研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团委要加强对各系育人工作的指导

三、工作目标

(一)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育人质量。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标准,提升课程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职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打造一批品牌课程,探索形成学院办学特色课程思政模式。把专业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要求,分类推进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具有职业教育元素、兵团元素、信息化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四、具体任务

(一)加强课程建设,深挖思政元素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结合学院教学实际,遵循学生及教学规律,将学院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更新,并确保在新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进一步梳理各学科专业的价值引领元素,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元素,研究制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规范及评价标准,明确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切入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使各系、各专业课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

责任部门:各系

深入梳理各类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元素挖掘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充分利用区域红色文化、兵团精神、胡杨精神,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各类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挖掘可参照如下:

1.通识课程(不含思政类课程)要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劳动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4.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5.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6.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7.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构建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调育人机制

1.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各系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充分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至党支部活动、各类学习培训、研讨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鼓励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

责任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各系

2.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手拉手”试点。

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手拉手”试点活动,各系结合工作实际,遴选1-2门专业课,同时推荐教授此课程的优秀专业课教师1-2名,与专职思政教师形成“手拉手”结对(详见附件1)。结对教师在教案编写、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面加强联系力争每学年各系至少打造1门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

3.开展课程思政系列主题活动。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系列主题活动,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教师人人参与,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内容实起来,形式活起来”,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

1)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统筹,每学期至少组织全体教师参加1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每学年至少组织观摩1次自治区或兵团组织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活动

责任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各系

2)每学年举办一次课程思政展示活动。涵盖课程思政现场教学比赛、优秀案例、教案评选活动,对获奖教师及教学团队给予奖励。(负责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各系部 负责人:吴佳琪、各系部负责人)

3)开展“课程思政、党员先行”为主题的党支部创新教育活动,以党建为引领,让党员率先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行家里手。(负责部门:各党支部 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

4)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每学期至少开展思政联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手拉手”结对老师座谈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考核

把教师课程思政落实开展情况纳入教师评教重要指标,将各部门、各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部门考核。

(二)经费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将部门年度预算的5%-10%单列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各系根据课程建设需要,设立课程思政专项经费(至少为各系年度预算的5%),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有力推进。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