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 星期二 晴
整理手机相册时,一张张照片如时光的拼图,串联起这段充满教育意义的思政实践历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本学期的实践教学以“红色传承·学史明志”为主题,选取教材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章节开展知识竞赛。从班赛到校赛,见证了我与学生思想的觉醒与成长。
班赛:点燃星星之火
当班赛的号角吹响,质疑声此起彼伏。材料高24班的学生说“这不会是走形式吧?”“又要死记硬背了吗?”这些声音如同阴霾,笼罩在班级的上空。秉持着换位思考,重领悟而非记忆的理念,我耐心地引导着学生们去探寻知识背后更深远的意义。
在班赛前夕,网络高24-2班的姆纳瓦·吾舒尔,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总是默默坐在角落的学生,突然主动请缨参加比赛。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束光穿透阴霾,照亮了整个教室。她的改变,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参与到知识竞赛中,汽车制造高24-1班的学委告诉我,他们班郭世凯、朱玉豪和王辉同学想参加。网络高24-1班的徐晨曦同学说:“老师我正在积极筹备,一定要选我等等”。同学们思想上的转变,让我看到他们不再是为了应付任务,而是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习,思政教育的种子已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
系赛:燎原之势初现
当知识竞赛的征程迈入系赛,从班里推选出的优秀代表,犹如璀璨星辰汇聚成浩瀚星河,将那微小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徐晨曦、阿依娜尔·木热提江、郭世凯等同学,作为班级精英的代表,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忱与对胜利的渴望,斗志昂扬地踏上赛场。他们争分夺秒,日夜钻研,反复打磨知识细节。徐晨曦同学问我:“老师,第139题,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工人运动的选项中为什么不选省港大罢工,早期是如何界定的呢?”刹那间,对于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也拿不准,经过翻阅资料,以及向其他老师请教,我对省港大罢工、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知识在给学生讲授的过程中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经过系赛的激烈比拼,徐晨曦同学无缘决赛,而阿依娜尔·木热提江、郭世凯同学在系赛中突出重围。秉持着安慰与鼓励的态度,我劝诫同学们,“比赛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收获的成长。
![]()
![]()
![]()
校赛:绽放思想之花
振奋人心的抢答声、此起彼伏的喝彩声拉开了校赛的序幕。赛场上,阿依娜尔·木热提江同学凭借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从《建党伟业》片段中精准捕捉北伐战争的历史脉搏。她的分析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刻。郭世凯同学饱含深情演绎《十里送红军》,将革命先辈的热血豪情娓娓道来。虽然他们无缘答题先锋(MVP)的桂冠,但他们在赛场下积极求教,认真筹备,赛场上努力拼搏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他们的每一次抢答、每一次思考,都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思政教育的深刻理解。他们的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也为本系争得了荣誉,更让思政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同学心中生根发芽。
![]()
![]()
回望这段历程,再次看到这些师生同心、群策群力的精彩照片,我深刻体会到:通过实践课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的热情与动力。
图文:田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