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 | 探访+讲解+交流,沉浸式思政学习,让教学"活”起来
日期:2025-09-15  发布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  浏览量:132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师生社会大课堂中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于9月13日组织开展了“追寻历史足迹,共铸民族之魂”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来自全院各系的46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这场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沉浸式思政学习。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30_314_4.jpg

第一站:于文物史实中感悟民族根脉

 活动首站聚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来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组的吴乐棋、孙宇、刘璐璐、邢瑞老师化身讲解员,结合馆内珍贵展陈,以分组讲解的形式,将历史的“密码”融入生动讲解中——既深入解读“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代表性文物承载的历史底蕴与民族智慧,让师生透过文物的斑驳印记,感受各民族在长期交融中形成的文化共鸣;又生动还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新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英勇抗战的壮阔历程,让“众志成城抗外侮”的史实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知、可共情的历史场景。师生们在文物与史实的交织中跨越时空对话,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深厚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29_313_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727_319_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27_312_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26_311_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25_310_4.jpg


第二站:在历史记忆中筑牢家国情怀

       随后,师生一行前往“一炮成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启第二场沉浸式学习。思政课教师叶玉萍以“各族军民抗击外来侵略者”“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用详实的史料、鲜活的故事,将先辈们为守护国家统一、捍卫领土完整而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从“抵御外侮的团结无畏”到“捍卫疆土的英勇不屈”,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历史片段,让爱国情怀在师生心中不断升华,也让“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信念从认知层面深化为情感认同与行动自觉。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707_317_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23_309_4.jpg


第三站:交流分享凝共识实践感悟化力量

 实地探访结束后,一场热烈的交流分享会随即展开。师生们围绕所见所闻所感,畅聊对历史文化的新认知、对抗战精神的新理解、对民族精神的新领悟。建筑工程系室内五22班李嘉萱同学谈到:“,通过这次实践教学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也更明白各民族携手前行的意义”;史洪刚老师表示,“行走的课堂让思政理论有了‘具象载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感悟深度远超传统课堂”。思想的碰撞中,共识不断凝聚,实践的收获转化为坚定信念,为后续学习与工作注入精神动力。交流尾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主任杨子嶓对活动进行总结,为此次实践教学画上圆满句号。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726_318_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22_308_4.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25521_307_4.jpg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单向灌输”的局限,将思政课堂搬到历史场馆、教育基地等社会大课堂中,以“实地探访、教师讲解、互动交流”的模式,让抽象的思政理论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场景与精神滋养,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了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为学院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文:孙宇  吴乐棋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