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与信仰相遇,当故事与同心同行,总能碰撞出直抵灵魂的火花。10月29日下午,“青春说·以故事绘就同心画卷”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故事大会决赛在学术报告厅落下帷幕,18位来自各专业各民族的青年学子以声为笔、以情为墨,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写进了兵团校园的青春篇章里。
![]()
舞台之上,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却有直抵人心的细微温暖。人文社科系幼儿五22-1班安小丽红着眼眶讲述的故事,是新中国历史上3000多名“国家孩子”与“草原母亲”的不朽传奇,让内蒙古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地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食品化工系应化高24-2班赵文菲同学带着敬意徐徐讲述了这样一个人,他历经三千多公里的旅途,从内地来到这里——萨尔布拉克草原,57年来,他义务巡边20万公里,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出对祖国的忠诚,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移动界碑。
从校园宿舍的朝夕相伴,到边疆大地的世代守望;从祖辈手手相传的互助佳话,到青年一代践行的使命担当,18位选手不同的故事视角,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融入每一句讲述,让现场师生在聆听中共情,在感动中凝聚共识。
这些故事,是青春写给民族团结的‘情书’,更是我们扎根边疆、同心筑梦的底气。它不仅是一次校园活动,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让祖辈的互助情谊,在青年学子心中扎根;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念变成日常的举手投足。
激烈比拼定胜负,同心精神永传递。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不仅故事内容动人,更在语言表达、情感传递上尽显用心 。近2小时的比拼里,评委们从主题契合度、情感共鸣力、舞台感染力等维度审慎打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当获奖选手接过证书时,台下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师生们同心同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所共筑的深刻认同感与强烈归属感的呼唤。

比赛虽已落幕,但故事仍在继续。在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各民族学子将秉承“四个与共”精神,用一言一行传递民族团结,用一点一滴践行共同体理念,终将让民族团结的佳话在校园延续,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照亮未来征途的不灭灯塔。
图文: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