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融育|思政路上的榜样微光:用39年赤诚,点亮青年育人之路
日期:2025-11-11  发布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  浏览量:110

 在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总有一道让人安心的身影。脚踩轻便运动鞋丈量校园、播撒思政火种,架着黑框眼镜藏着对师生的关切与破题的锐利,笔挺西装配白衬衣透着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与39年的赤诚。他就是苑国旭,一位扎根学院近四十年、深耕思政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以党员初心,锚定思政育人方向

 他常与思政教师围坐一堂,共同研磨理论、交流教学心得。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课堂”到“怎样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他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抽象的理论要求转化为思政课堂的“定盘星”,成为教师教学路上的“指南针”。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思政教育的方向更清晰,路径更明确。 

 

以师者本色,深耕思政教学一线

 他时刻把育人责任扛在肩头。“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再来才是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因岗位角色而淡化育人初心。”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面对青年教师,他倾囊相授30余年教育教学经验,从课程框架搭建到课堂互动技巧,毫无保留分享心得。更陪着教师冲击各类教学赛事,逐字抠讲稿、逐句磨共鸣,最终助力思政部斩获多项各级各类奖项,让“好思政课”从理念真正落地为实绩。

 

 以务实行动,破解思政育人难题

 在他心中,思政教育的“小事”都是值得深耕的“大事”。思政课堂上,他会悄悄坐在后排随堂听课,笔记本上记满“学生专注的案例”“贴近兵团青年的表述”,只为让课程更对学生“胃口”。青年教师遇到职业困惑,从课题申报到课堂应急处理,他手把手指导,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面对办公设施老化、教学资源不足等“急难愁盼”,他开现场办公会定方案、盯进度,让“事事有回音”成为师生看得见的行动,为思政育人扫清障碍。 

 

 以创新思维,激活思政育人活力

 面对时代思政育人的新要求,他牵头为思政教育开辟新路径。搭建“课堂+实践”育人平台,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兵团军垦博物馆、踏访老军垦故居,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基因化作可感可触的鲜活教材。主导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工智能与思政一体化实训基地”,用VR技术还原红色场景,通过系统精准匹配教学资源,让思政教育从“单向讲授”升级为“沉浸式体验”,成功破解传统思政课“形式单一、入脑难”的痛点。

 

“教育是良心活,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更要让教师能安心育人。”这是苑国旭坚守39年的信念。他用扎根学习的坚持、破解难题的务实、点燃信念的情怀,诠释了新时代思政教育者的担当。对每一位思政教育者而言,这份“把思政讲到学生心坎里”的执着、“跟思政事业一起扛事”的担当,正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也将持续为兵团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凝聚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 巴勒恒·革命哈孜

 


收藏本页